NoteGen
扫码查看

集成AI辅助记录与写作的跨平台笔记工具

NoteGen

综合介绍

NoteGen是一款开源的跨平台Markdown笔记应用,它致力于通过AI技术连接日常的“记录”与系统的“写作”两个环节,帮助用户将碎片化的知识整理成结构清晰的笔记。该项目基于MIT许可证开源,由开发者codexu主导,并在GitHub上获得了数千星标的关注,体现了其在开发者社区中的活跃度和受欢迎程度。 应用采用Tauri v2、React和Rust等现代化技术栈构建,确保了其轻量化的特性(安装包仅约20MB)和在Windows、macOS及Linux三大桌面平台上的原生性能表现。 NoteGen的核心理念是将信息捕捉与内容创作分离。用户可以在类似聊天机器人的“记录”界面中快速输入文本、截图、文件等信息,随后借助AI将其一键组织成结构化笔记,并转存至“写作”模块进行深度编辑。该应用强调数据主权,所有笔记以标准的.md文件格式离线存储于本地,并支持通过私有GitHub仓库或WebDAV进行免费、安全的同步与版本控制。

功能列表

  • 开源与跨平台: 基于MIT许可证完全开源,采用Tauri 2技术构建,原生支持Windows、macOS和Linux,并计划扩展到iOS和Android平台。
  • 轻量化与免费: 安装包体积小(约20MB),应用完全免费,无任何广告或捆绑软件。
  • 数据本地优先与安全同步: 所有笔记数据默认离线存储在本地,确保用户隐私。同时支持通过GitHub、Gitee私有仓库或WebDAV进行免费的实时同步与历史版本回滚。
  • 双模态工作流:
    • 记录模式: 以AI聊天形式快速捕捉灵感,支持文本、截图、文件、链接等多种格式。内置剪贴板助手可自动识别并录入信息,还可使用标签(Tags)和角色(Personas)进行分类和控制AI。
    • 写作模式: 一个功能丰富的Markdown编辑器,用于将“记录”中的素材整合并进行深度创作。
  • 深度AI集成:
    • 自定义LLM: 支持接入并配置多种大型语言模型,如ChatGPT、Gemini、Grok,同时也支持Ollama、LM Studio等本地化模型。
    • RAG技术: 内置检索增强生成引擎,可将用户的笔记库作为本地知识库,让AI的回答和辅助创作基于用户自己的数据,支持自定义嵌入和重排模型。
  • 强大的Markdown编辑器:
    • 多模式编辑: 支持所见即所得(WYSIWYG)、即时渲染和分屏预览模式。
    • 丰富的内容支持: 支持大纲、数学公式、思维导图、流程图、甘特图、时序图、乐谱(Staves)、Graphviz和PlantUML图表渲染。
    • 实用工具: 内置图片托管、HTML到Markdown自动转换、语音朗读、代码高亮和复制等功能。
  • 其他特性: 提供全局内容搜索、主题外观(含暗黑模式)自定义、国际化(支持中英文)等功能。

使用帮助

NoteGen的核心设计在于将信息捕捉的“记录”环节与深度创作的“写作”环节清晰分离,旨在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流畅度。

1. 安装与初次配置

首先,从NoteGen的官方网站 https://notegen.top 或其GitHub发布页面下载适用于您操作系统(Windows、macOS、Linux)的安装包。 安装过程非常简单,遵循标准的应用安装步骤即可。应用本身是免费且开源的,无任何广告或捆绑软件。

初次启动应用后,建议您完成以下两个关键配置以获得完整体验:

  1. AI服务配置:导航至左侧的“设置”菜单。在这里,您可以接入您的AI服务。NoteGen支持多种模型,包括OpenAI的ChatGPT、Google的Gemini等云端模型,以及通过Ollama、LM Studio等工具在本地运行的模型。您需要填入所选服务的API密钥和模型地址(如果需要)。此步骤是激活应用内AI助手的先决条件。
  2. 同步服务配置(推荐):同样在“设置”中,您可以配置数据的同步方式。NoteGen支持使用GitHub、Gitee的私有仓库或WebDAV服务器进行同步。以GitHub为例,您只需授权NoteGen访问您指定的一个私有仓库,即可实现所有笔记的自动备份、多设备同步和版本历史回滚。

2. 核心功能操作流程

第一步:使用“记录”功能捕捉信息

“记录”模块是NoteGen信息输入的快捷入口,其界面设计得像一个AI聊天工具,让您可以毫无负担地随时记下任何内容。

  • 快速记录: 在底部的输入框中,您可以直接输入文本、粘贴图片(如使用系统截图后直接Ctrl+V)、拖入文件或粘贴链接。
  • 剪贴板助手: 开启此功能后,应用会自动识别您剪贴板中的文本或图片,并提示您一键记录。
  • 使用标签与角色: 您可以为记录添加#标签来分类,或者切换不同的“角色”(Persona)来引导AI以特定的风格或身份进行对话和整理,例如“技术专家”或“翻译助手”。
  • 从记录到笔记: 当您积累了足够多的碎片化信息后,可以切换到“组织模式”。AI会分析当前上下文的对话和记录,自动生成一篇结构化的Markdown笔记草稿。您可以直接将这份草稿保存到“写作”库中,以便进一步加工。

第二步:使用“写作”功能整理和创作

“写作”模块是一个全功能的Markdown工作区,提供了强大的编辑和管理能力。

  • 文件管理: 左侧是您的文件树,您可以在此创建、管理文件夹和.md笔记文件。所有文件均为标准Markdown格式,方便迁移和使用其他工具访问。
  • Markdown编辑器:
    • 编辑模式: 您可以在所见即所得(WYSIWYG)、分屏预览等多种模式间切换,以适应不同的写作习惯。
    • 插入高级内容: 除了标准的Markdown语法,编辑器还支持通过代码块语法直接生成复杂的图表,例如使用plantuml代码块绘制UML图,或使用mermaid绘制流程图、思维导图等。
    • AI辅助写作: 在编辑过程中,可以随时选中文字,呼出AI助手进行润色、续写、翻译或总结。得益于RAG技术,AI在提供建议时会优先检索您自己的笔记库,确保生成的内容与您的知识体系保持一致。
    • 图片处理: 编辑器内置图片托管功能,您可以将本地图片上传并自动转换为Markdown链接,简化了图文混排的流程。

3. 应用场景示例:软件开发

作为一名开发者,您可以在研究新技术时:

  1. 收集资料(记录): 浏览文档时,将关键的代码片段、API用法、架构图和报错信息直接粘贴或截图到“记录”模块。为它们打上#项目A#新技术调研等标签。
  2. 初步整理(记录 -> 写作): 结束资料收集后,在“记录”模块让AI将所有相关记录组织成一篇技术笔记初稿。
  3. 深化文档(写作): 在“写作”模块中,打开这份初稿。使用plantumlmermaid语法绘制系统架构图和流程图,使文档更清晰。当写到某个模糊的概念时,选中它并让AI基于您之前记录的所有笔记进行解释和展开,最终形成一份详尽的技术方案或学习笔记。

应用场景

  1. 学生与研究人员利用“记录”功能快速抓取网页、PDF中的关键段落、图表和自己的零散想法。之后,使用AI的组织功能将碎片化信息整合为结构化的学习笔记或论文初稿。通过RAG技术,AI可以基于已有的笔记库进行问答和内容生成,极大地提升了研究和学习效率。
  2. 软件开发者在“记录”模块中随时粘贴代码片段、报错信息和技术链接。在“写作”模块中,不仅能整理成技术文档,还能直接使用plantumlgraphviz语法绘制架构图和流程图。由于笔记是原生Markdown且支持Git同步,完全契合开发者的工作流。
  3. 内容创作者与作家随时将迸发的灵感(文字、图片)丢入“记录”模块。正式写作时,在“写作”模块中调用这些素材,并借助AI的续写、润色和构思能力,将零散的想法扩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。内置的图片托管功能也简化了图文内容的创作。
  4. 项目经理与团队协作在会议中用“记录”功能快速记下要点、任务和决策。会后,一键让AI整理成正式的会议纪要,再到“写作”模块中使用甘特图或流程图规划项目进度,最后导出Markdown或PDF分发给团队。

QA

  1. NoteGen如何保证我的数据安全?NoteGen将数据安全置于首位。首先,所有笔记默认离线存储在您的本地设备上,确保您拥有数据的完全控制权。其次,同步功能通过连接您的私有GitHub/Gitee仓库或您自己的WebDAV服务器实现,数据传输不经过任何第三方服务器。最后,应用本身基于MIT许可证开源,代码公开透明,可供审查。
  2. 使用AI功能是否需要付费?NoteGen应用本身是完全免费且开源的。AI功能的费用取决于您选择的模型:若使用OpenAI、Gemini等云端服务,您需要支付给服务商API调用费用;若您通过Ollama等工具在本地运行语言模型,则使用AI功能无需额外费用。
  3. 我该如何为NoteGen做出贡献或报告问题?作为一个开源项目,NoteGen欢迎社区的贡献。您可以访问其GitHub仓库页面(https://github.com/codexu/note-gen),在“Issues”板块提交Bug报告或功能改进建议。如果您是开发者,可以阅读项目的贡献指南(Contribution Guide),通过提交Pull Request来直接贡献代码。
  4. 什么是RAG技术,它在NoteGen里有什么用?RAG(检索增强生成)是一种AI技术,它在生成回答前,会先从指定的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。在NoteGen中,您的所有笔记共同构成了这个专属知识库。当您向AI提问或让其辅助写作时,它会首先在您的笔记中查找最相关的内容,然后结合这些私有信息进行回答和创作。这使得AI的产出更加贴合您的个人背景和知识体系,远比通用AI的回答更精准、更具价值。
微信微博Email复制链接